2006年女篮世界杯(现称女篮世锦赛)在巴西圣保罗举行,中国女篮在这一届赛事中展现了顽强的斗志和团队精神,最终以第12名的成绩收官。尽管未能跻身八强,但比赛中不乏亮点,尤其是年轻球员的崛起,为中国女篮的未来埋下了希望的种子。 中国女篮被分在“死亡之组”,与卫冕冠军美国队、欧洲劲旅俄罗斯队以及非洲冠军尼日利亚队同组。首战对阵美国队,尽管以72-119落败,但苗立杰独得21分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。次战面对俄罗斯,中国队拼至最后一刻,最终以66-73惜败。关键的第三场,中国队以71-59力克尼日利亚,赢得小组赛唯一胜利,苗立杰和陈楠的“内外组合”成为球队核心得分点。 进入复赛后,中国队接连不敌法国和捷克,最终在排位赛中战胜塞内加尔,锁定第12名。主教练马赫赛后坦言:“我们缺乏大赛经验,但年轻球员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。”19岁的陈楠场均贡献14.5分7.8篮板,成为球队得分王,她的表现被国际篮联评为“未来之星”。 2006年世界杯是中国女篮新老交替的转折点。隋菲菲、苗立杰等老将坚守阵地,而陈楠、卞兰等新秀开始挑大梁。尽管成绩不如预期,但这次历练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打入四强奠定了基础。国际篮联评论称:“中国队的团队篮球和快速攻防转换令人耳目一新。” 如今回望2006年,那支女篮的拼搏精神仍激励着后人。从圣保罗的汗水到东京奥运会的奖牌,中国女篮的每一步都印证着:荣耀,从来不是偶然。2006年女篮世界杯:中国队的突破与遗憾
小组赛:鏖战强敌,拼出血性
淘汰赛:经验不足,止步12强
历史意义: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役
“我们输掉了比赛,但赢得了未来。”——时任中国女篮队长苗立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