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届东京奥运会,国际奥委会首次允许跨性别运动员参赛。引起热议的新西兰跨性别女性举重运动员劳德尔·哈伯德在8月2日举行的女子举重87公斤以上级比赛中,抓举三次试举失败,未能取得成绩。
图源:Dailymail
而“大身材小可爱”的我国女子选手李雯雯势不可挡,在举重女子87公斤以上级A组决赛中,以抓举140公斤、挺举180公斤,总成绩320公斤,勇夺金牌,并创造了三项新的奥运纪录!
图源:新浪微博@人民网
有人说哈伯德作为首个跨性别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改写了历史,也有人说男跨女对女子选手太不公平,因为他连手术也没做。
国际奥委会在2015年立下规定,只要男运动员声明自己的心理性别为女性并以此生活四年,且在比赛前12个月体内睾酮浓度低于每升10纳摩尔,就能获得参赛资格。
在美国,男性运动员变性为女性后,参与体育竞赛并在女子项目中力压顺性别女性运动员、取得优异成绩的例子时有发生,特别是那些肢体冲突比较激烈的运动;美国民众展开了剧烈的讨论,甚至还引发了对青少年跨性别者究竟能否参加体育竞赛的争论——而因为不同州法规不同,这些参加女子组项目的跨性别青少年中,既有跨性别女性也有跨性别男性,不论是哪种,都有质疑他们的“男性力量”会对顺性别女性青少年选手不公平。
2019年,还出现了一例7岁儿童是否能进行跨性别干预的争论。一个7岁的先天性别为男性的儿童称自己的性别认同是女性,母亲支持他接受跨性别治疗,而其父亲则坚决反对。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争论。
图源:Forbes
那么,从循证医学角度,应该如何看待跨性别患者呢?
跨性别:该概念范围较广,英文中有时缩写为“trans”或“trans*”,是指性别认同不同于出生时登记的性别。跨性别是一种性别认同,不应与性取向相混淆。
Highlights
●跨性别者泛指所有存在性别不一致者,包括性别认同与出生时记录性别不一致的个体。这类人觉得自己是跨性别男性、跨性别女性或非二元性别者(即同时具有两性特征)。
●应由具备相关经验的医生诊断跨性别者的性别不一致。必须确定性别不一致长期存在,且患者能够理解治疗的风险和益处。
●开始跨性别激素治疗或手术前,临床医生应告知患者激素治疗或手术的风险和益处,包括对生育能力的影响,以及对结果的现实预期。
●对于跨性别女性(MTF),我们建议使用抗雄激素[螺内酯或醋酸环丙孕酮(CPA)]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(GnRH)激动剂(Grade 2C),联合雌激素治疗(经皮或口服17-β-雌二醇)(表 2)(Grade 2B)。我们建议不要使用炔雌醇,因为会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(VTE)风险(Grade 2B)。
●对于跨性别女性,雌激素治疗最重要的风险为静脉血栓栓塞症(VTE)。
●对于接受雌激素治疗的跨性别女性,应遵循与非跨性别女性相同的乳腺癌筛查指南(如下表)。
●我们同意美国内分泌学会的指南:无论跨性别者表现为何种性别,只要存在某种组织,就应按相关指南进行筛查。例如,有前列腺的患者应筛查前列腺癌(如上表)。
●我们建议监测接受激素治疗的跨性别女性,以避免血清雌二醇(E2)浓度超过生理水平,如维持在<200pg/mL(734pmol/L),并确认血清睾酮水平在女性正常生理范围内(如下表)。接受钾-螺内酯的患者应检测血清钾水平。由于使用外源性雌激素,一些专家建议监测血清催乳素和甘油三酯。
●性别确认手术的标准为:除非存在激素治疗禁忌证,坚持激素治疗并以目标性别生活1年。该标准不适用于生殖器以外的手术,如胸部重建术。
本文内容来自UpToDate临床顾问《跨性别女性的评估和管理》专题,仅供学习交流之用,不可作为临床诊疗依据。